金陵道上大雪歌送李子同

海天腊月消寒雾,暮雪飞入金陵路。
朔云黯黯结长皋,满地风如吹玉树。
掩尽秦淮一片清,大江高浪冻还惊。
江中巨舰夹双橹,不惮寒深万里程。
万里深寒亦不恶,挂帆直向金陵落。
酒家炉头煖酿春,客子百钱呼大嚼。
吴姬拥裘窣地长,千金狐白斗雪光。
年少侠儿邺下郎,醉倚吴姬拂剑霜。
钟山气色古如此,吾今空卧东海涘。
雪里送君意大骄,惆怅寒风马蹄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金陵(今南京)大雪纷飞的壮丽画面,同时融入了送别友人的豪情与感慨。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

1. 雪景的壮美与寒意(前八句)
开篇用"海天腊月""暮雪飞入"等画面感极强的词汇,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广袤冰冷的雪世界。"朔云黯黯""风如吹玉树"的比喻既写出乌云压境的压抑感,又让风雪中的树木仿佛变成了摇曳的玉雕。最妙的是"大江高浪冻还惊"——连长江的浪花都被冻住了,却还保持着翻滚的形态,仿佛被寒冷定格了惊涛骇浪的瞬间。江中巨舰顶着风雪的描写,暗示着即将启程的友人。

2. 风雪中的热血豪情(中间八句)
笔锋突然从寒冷转向火热:万里严寒不可怕,因为目的地金陵有温酒、美食和佳人。"酒家炉头煖酿春"与"吴姬拥裘"的描写充满人间烟火气,特别是"千金狐白斗雪光"——穿着名贵白狐裘的江南女子,仿佛在用华服与雪光争辉。而"醉倚吴姬拂剑霜"的侠客形象,更是把风雪、美酒、宝剑、豪情完美融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3. 送别的复杂心绪(最后四句)
诗人突然从热闹场景中抽离,用"钟山气色古如此"将时间拉长,感慨金陵的山水自古见证过无数这样的离别。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明明说着"意大骄"(意气很豪迈),却突然转为"惆怅",看着友人马蹄踏雪远去的身影,豪迈之下藏着说不出的落寞。这种矛盾心理的并置,让送别之情显得格外真实动人。

全诗精髓
诗人用电影般的镜头语言,在冰与火、动与静、豪迈与惆怅之间自由切换。表面上写的是雪中送行的场景,实则通过"冻住的浪花""斗雪的狐裘""醉酒的宝剑"等充满张力的意象,展现了对生命热力的赞美——再大的风雪也冻不住人的豪情,但再炽热的送别也终要面对分离的怅惘。这种对生命激情的歌颂与对无常的淡淡哀伤,构成了诗歌独特的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