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阴雨绵绵的秋日场景,通过生活化的细节传递出微妙的感受。
前两句写抬头看见乌云密布,走路时雨水不断打湿鞋袜。这里用"云头闇"和"雨脚乾"这样生动的比喻,把乌云比作低垂的头顶,把雨滴比作追赶的脚步,让阴雨天气变得很有画面感。
后两句写穿衣的困扰:夹衣(春秋穿的薄棉衣)已经不够暖和,但还没到穿厚毛衣的时候。这种天气让人感觉像提前进入了深秋,带着丝丝寒意。诗人捕捉到换季时穿衣的尴尬,以及那种突如其来的凉意,把微妙的体感写得十分真切。
全诗没有大起大落的情感,而是用细腻的观察记录日常生活片段。通过穿衣这样的小事,反映出季节交替时人们共同的体验,让读者能立刻联想到自己遇到类似天气时的感受。这种对平凡生活的诗意捕捉,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