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祖见贻忠悯手迹

拓得平原帖,行间晕日星。丹枫留草疏,翠竹失兰亭。

笔想拳应握,书传墨尚馨。文孙存气骨,脱赠意惺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对一位远方亲戚杨志祖赠送的书法作品表示感谢和赞赏。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解读:

1. 拓得平原帖,行间晕日星。 - 诗人得到了一张拓印的书法作品(平原帖),这幅作品上的行文仿佛散发着光芒,像日星一样照亮了整个书法世界。

2. 丹枫留草疏,翠竹失兰亭。 - 书法中红枫的笔触保留了草书的疏朗灵动,翠竹的线条却少了兰亭的优雅飘逸。这里通过对比,赞美了所得到的书法作品既有草书的灵动,又不失书法本身的韵味。

3. 笔想拳应握,书传墨尚馨。 - 这句比喻书法的笔法像握拳一样有力,而书中的墨香至今仍然令人回味。通过这种比喻,强调了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持久的艺术价值。

4. 文孙存气骨,脱赠意惺惺。 - 传承下来的书法作品,不仅保留了作者的气度和风骨,还表达了赠送者的真挚心意。诗人感谢对方的厚意,并珍视这份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书法作品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赠送者情感的感激。作者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使得诗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生活气息,易于普通读者理解和欣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