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轮像下弦月一样的皎洁月亮,长久地悬挂在山岩前。诗人好奇地问:这月亮是为谁而挂在这里呢?接着笔锋一转,劝告路过的行人不要嘲笑月亮中间是空洞的——因为那看似空洞的地方,其实装满了整个天空。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 1. 用生活中常见的下弦月作比,把静止的岩石写得灵动起来,仿佛月亮真的挂在岩壁上。 2. 后两句充满哲理:表面看月亮是"空洞"的,实际上这种"空"包含着无限可能。就像我们常说的"留白",看似空无,实则包罗万象。 3. 用月亮这个意象,表达了"虚空即是大有"的禅意,启发人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平凡的山岩月色,被诗人写出了深远的意境。
蒲寿宬
名或作寿晟、寿峸。宋末阿拉伯人。与弟蒲寿庚至泉州贸易。度宗咸淳间,知梅州。益、广二王航海至泉州,时寿庚为泉州守,闭城不纳。寿宬密谕寿庚纳款于元,遂于景炎元年同降元朝。有《心泉学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