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何议曹郊游诗二首 其二

江皋倦游客,薄暮怀归者。扬舲浮大川,惆怅至日下。

靃靡青莎被,潺湲石溜泻。寄语持笙簧,舒忧愿自假。

归途岂难涉,翻同江上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疲惫的旅人在傍晚时分,乘船在江上漂流,心中充满思乡之情的情景。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旅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首先,诗的开头点明了旅人的状态:他在江边已经感到疲倦,傍晚时分更加思念家乡。这种情感在“薄暮怀归者”一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接着,诗人描写了旅人乘船在宽阔的江面上漂流,心情却愈发惆怅,仿佛随着太阳的落下而陷入深深的忧愁。

诗中还描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青翠的莎草覆盖着岸边,溪水潺潺流过石头。这些景致原本应该是美丽的,但在旅人的眼中,却增添了几分凄凉。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进一步烘托出旅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接下来,诗人用“寄语持笙簧,舒忧愿自假”表达了一种自我安慰的愿望。旅人希望能通过音乐来排解心中的忧愁,仿佛音乐可以暂时让他忘却烦恼。然而,这种安慰是短暂的,旅人终究要面对现实。

最后,诗人提到“归途岂难涉,翻同江上夏”,意味着回家的路其实并不难走,但旅人却感到像在夏天的江上漂流一样,心情沉重,难以轻松前行。这种对比突出了旅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旅人在归途中的孤独与忧伤,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自我安慰与无奈。诗人用自然的景象和旅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一幅既美丽又忧伤的画面,让读者在感受到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旅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