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 咏白丁香同远公天石和原白韵
一枝低亚晚妆台,吸露沁兰胎。李花柳絮都难似,染梨云、一色新裁。
白粉墙边,水明楼上,动窃玉情怀。
累累银粟费安排,争趁月中开。曾经打就心头结,相看处、脉脉疑猜。
记得重门,和他小摘,此事十年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白丁香花为引子,巧妙串联起青春记忆与朦胧情愫,像一部带着花香的老电影。
上片用"低亚晚妆台"起笔,把白丁香比作对镜梳妆的少女,花瓣上的露珠像刚敷的香粉。"李花柳絮都难似"的对比,凸显白丁香既非李花的单薄,也非柳絮的轻浮,而是如梨云般纯净的新鲜美。白墙边、水楼上的场景描写,让人仿佛看见月光下赏花人怦然心动的画面。
下片"累累银粟"形容花朵如银粒般饱满,在月下竞相绽放。最妙的是"心头结"的联想,将丁香花蕾比作少女心事,欲说还休的娇态跃然纸上。结尾突然闪回十年前的重门小院,那个一起摘花的"他",让整首词顿时蒙上怀旧的柔光。
全词明写花暗写人,用白丁香的纯洁象征初恋的美好。月光、白墙、花影构成的素雅画面里,藏着一段欲语还休的青春故事。最动人的是那份含蓄——不说思念,只说"和他小摘";不说感伤,只说"此事十年来",留给人无限遐想空间。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