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蝶岂知真是蝶,骑牛何必更寻牛。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两个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人生中"执着"与"自在"的哲理。

前一句"梦蝶岂知真是蝶"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醒来后分不清是庄子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正梦见庄子。诗人借此说:当我们在梦中变成蝴蝶时,何必非要纠结"我到底是人还是蝴蝶"呢?享受此刻的飞翔不是更好吗?

后一句"骑牛何必更寻牛"让人联想到牧童骑牛的画面:明明已经舒服地坐在牛背上,却偏要跳下来四处找牛。这就像我们常常拥有的幸福,却总以为更好的还在别处。

两句话共同揭示了一个智慧:人生很多烦恼,都来自对"确定性"的过度追求和对"已有幸福"的视而不见。就像玩游戏时总想找"终极装备"反而忘了享受游戏乐趣,或者谈恋爱时总怀疑"这到底是不是真爱"反而错过了当下的甜蜜。

诗人用日常可见的蝴蝶、耕牛作比喻,把深奥的哲学思考变得像邻居聊天般亲切。它提醒我们:有时候放下执念,享受当下,反而能获得真正的轻松快乐。

苏籍

苏籍,字季文,眉山(今属四川)人,居毗陵(今江苏常州)。过子,轼孙,籀堂弟。高宗绍兴初累官右承事郎。十年(一一四○),为太常寺主簿。二十五年,以右朝散郎任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七、一六八)。《宋史翼》卷四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