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洞

流泉在石上,细路在石下。
石宇闭复开,竹树邃而雅。
我来不值桂壑风,月寒病骨艰迎逢。
野田午后爱日烘,杖藜扶去穿谾豅。
霜清水落石正瘦,落叶拥径行龙钟。
决流作瀑飞短虹,小阁踞坐尘虑空。
萧然一笑出山去,回首峻壁纷青红。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山间石洞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旅人的心境变化。

首先,诗人描绘了石洞周围的环境:泉水在石头上流淌,小路在石头下方蜿蜒。石洞时而关闭,时而敞开,竹树幽深而雅致。这些细节让人感受到山间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妙。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的感受:他没有遇到桂花盛开时的美景,反而在寒冷的月夜中感到身体不适。这种对比突出了旅途中的不完美,但也让读者感受到旅人的真实体验。

随后,诗人转向了午后温暖的阳光,他拄着拐杖穿过山谷,享受着自然的温暖。此时,霜清水落,石头显得更加清瘦,落叶铺满小径,行走起来有些迟缓。这些描写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旅人的疲惫。

然而,当诗人看到泉水形成的小瀑布,像彩虹一样飞溅时,他坐在小阁楼上,心中的烦恼一扫而空。这种瞬间的宁静与解脱,让读者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放松。

最后,诗人轻松地一笑,走出山去,回头望见陡峭的岩壁上色彩斑斓。这个结尾不仅展现了山景的壮丽,也象征着旅人心境的转变:从疲惫到轻松,从烦恼到释然。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旅人内心的变化,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以及旅途中的感悟与成长。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内心的宁静,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唐仲友

(1136—1188)宋婺州金华人,字与政,号说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为西安主簿。三十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建康府学教授、秘书省正字。上万言书论时政,孝宗纳之,召除著作佐郎,出知信州、台州。治政理财颇有建树,为学多与朱熹相左。后为朱熹劾罢。归而益肆力于学,著述颇丰。有《六经解》、《诸史精义》、《帝王经世图谱》、《九经发题》、《陆宣公奏议解》、《天文详辨》、《地理详辨》、《愚书》、《说斋文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