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上竺日章和尚(时在京师)

年逾七十叹衰翁,足不良行耳又聋。
无复白闲听夜雨,每因黄落识秋风。
有时百步三回坐,何日孤灯一笑同。
想见朝回多论述,天华飞落研池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年迈老人写给远方友人的信,字里行间透着对衰老的无奈和对友情的渴望。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现状:七十多岁的老人腿脚不便、耳朵也聋了,像在说"我现在走路都费劲,听人说话也困难"。这里用"叹"字特别传神,不是抱怨而是带着苦笑接受现实。

中间四句用生活细节展现衰老:以前能悠闲听夜雨,现在只能通过落叶感知秋天;走一百步要歇三次,最盼望的是能和老友灯下谈笑。这些对比特别打动人——"听夜雨"变成"看落叶",从享受生活变成被动观察;"百步三回坐"的细节让读者仿佛看见老人蹒跚的身影。

最后两句是温暖的想象:猜想朋友在京城办公回来,谈论学问时,砚台里仿佛落下天界的花。这是全诗最明亮的画面,把对友人的思念化作美好的意象,说明虽然身体衰老,但精神世界依然丰富。

全诗就像一封家常信,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个生活片段都让人感同身受。老人写自己的不便时不卖惨,写对友人的想念时不肉麻,这种含蓄又真挚的表达反而更打动人心。最妙的是结尾的想象,让整首诗从衰老的叹息转向对精神交流的期待,显得特别有生命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