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颂

有生必有灭,无庵无可说。
踢倒玉昆崙,夜半红日出⑴。

现代解析

这首《自颂》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一种超脱生死、超越世俗的哲学思考。以下是我的分析:

1. “有生必有灭”:这句诗表达的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无论是人还是其他生物,出生和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自然法则。 2. “无庵无可说”:这里的“庵”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庵堂,代表了一种精神寄托或宗教信仰的场所。诗人似乎在说,如果没有这样的精神寄托或信仰,那么也就没有太多可说的了。这表现出诗人对超脱世俗,寻找精神寄托的超越态度。 3. “踢倒玉昆仑”:昆仑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象征着高山和不可逾越的界限。诗人用“踢倒玉昆仑”这一强烈的动作,表达了他对世俗界限的蔑视,以及对超越世俗界限的追求。这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表达。 4. “夜半红日出”:这个形象生动的描述,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命和希望的全新理解。在夜晚即将过去,黎明即将来临之际,红色的太阳升起,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诗人以此表达自己超越生死,追求新生命和新希望的决心和信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诗人通过对生死、信仰、界限和希望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命和自然规律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他超越世俗,追求内心自由和新的生命理解的决心和信念。这种思想超越了生命的局限,表现出一种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孟珙

孟珙(1195年-1246年10月13日),字璞玉,号无庵居士。随州枣阳(今湖北枣阳)人,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左武卫将军孟宗政第四子。宋蒙战争爆发后,孟珙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累官枢密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封汉东郡开国公。淳祐四年(1244年),兼知江陵府。后以宁武军节度使致仕。淳祐六年(1246年),孟珙病逝,年五十二。后特赠太师、吉国公,谥号“忠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