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
凤凰何亭亭,迥与雨华对。
凭高一登眺,秋事渺无际。
鹭洲赏心前,牛首秦淮外。
万叠云稼横,百缆风樯会。
睠言簿书隙,载酒邀华旆。
翰林诗百篇,生公法三昧。
皮肤虽不似,妙趣总相类。
怀古睇平芜,可但高李辈。
忆昔耿与韩,造膝陈大计。
高光课厥成,一语不相戾。
江淮今清晏,河路尚腥秽。
蛇豕相噬吞,天已厌戎裔。
箕敛民弗堪,恶稔将自毙。
愤激闻鸡舞,慷慨中流誓。
尺棰仗皇灵,喋备笞其背。
燕然彼有石,深刻诏来世。
兵强在食足,万灶余廪廥。
叶奏酂侯功,接武文石陛。
凭高一登眺,秋事渺无际。
鹭洲赏心前,牛首秦淮外。
万叠云稼横,百缆风樯会。
睠言簿书隙,载酒邀华旆。
翰林诗百篇,生公法三昧。
皮肤虽不似,妙趣总相类。
怀古睇平芜,可但高李辈。
忆昔耿与韩,造膝陈大计。
高光课厥成,一语不相戾。
江淮今清晏,河路尚腥秽。
蛇豕相噬吞,天已厌戎裔。
箕敛民弗堪,恶稔将自毙。
愤激闻鸡舞,慷慨中流誓。
尺棰仗皇灵,喋备笞其背。
燕然彼有石,深刻诏来世。
兵强在食足,万灶余廪廥。
叶奏酂侯功,接武文石陛。
现代解析
这首《凤凰台》是南宋诗人周紫芝登高怀古的作品,用现代语言来解析,可以分成几个层次理解:
1. 登高望远的壮阔画面
诗人站在南京凤凰台上,眼前是开阔的秋景:白鹭洲、牛首山、秦淮河尽收眼底。江面上船只如织,田野里稻浪如云,这些动态的描写让景色活了起来,像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
2.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诗中提到"翰林诗百篇"(指李白)、"生公说法"(东晋高僧)等典故,把眼前的风景和南京的历史文化联系起来。诗人特别感慨南宋初年耿南仲、韩世忠等抗金名将的往事,暗含对当下时局的忧虑。
3. 忧国忧民的情怀
后半段笔锋一转,直指现实困境:江淮地区虽然暂时安定,但北方战乱未平("河路尚腥秽"),百姓被苛捐杂税压榨("箕敛民弗堪")。诗人用"闻鸡舞""中流誓"这些典故,表达想效仿祖逖、刘琨等爱国志士的豪情。
4. 含蓄的军事见解
最后几句看似在歌颂朝廷,实则提出治国关键——"兵强在食足",强调粮草充足才能稳固国防。这种务实建议藏在诗句中,体现文人参政的智慧。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写景有立体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用历史典故作镜子,照见当下危机
- 忧国情绪不直白宣泄,而是借古讽今
- 结尾的军事见解,展现文人担当
就像今天有人站在古城墙上,一边拍照发朋友圈,一边联想到历史故事,最后感叹几句民生政策,古今文人的情怀其实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