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俞眉仙归新安
古人为吏惜折腰,今人为吏愁吹毛。
渭城小邑大如掌,百家杀尽十家逃。
俞侯年少专城居,渭人始得归田庐。
郭外行春策病马,壁间退食悬枯鱼。
一朝微中考功法,拙宦违时乃承之。
妻儿驴背坐复跌,担囊但有琴书压。
君家旧在黄山曲,武溪千转清如玉。
拂衣长啸山水间,回首风尘真仆仆。
五柳门前菊欲黄,布帆高挂蒹葭苍。
归去来兮倘相忆,陇雁飞时书数行。
渭城小邑大如掌,百家杀尽十家逃。
俞侯年少专城居,渭人始得归田庐。
郭外行春策病马,壁间退食悬枯鱼。
一朝微中考功法,拙宦违时乃承之。
妻儿驴背坐复跌,担囊但有琴书压。
君家旧在黄山曲,武溪千转清如玉。
拂衣长啸山水间,回首风尘真仆仆。
五柳门前菊欲黄,布帆高挂蒹葭苍。
归去来兮倘相忆,陇雁飞时书数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送别俞眉仙归新安》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俞眉仙这位官员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首先对比了古人和今人做官的不同态度:古人因折腰(屈服于权贵)而苦恼,今人则因吹毛求疵(过于苛刻)而忧愁。接着,诗中描绘了渭城这个小地方的凄凉景象:百家被杀,十家逃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俞眉仙作为一位年轻的官员,却在渭城安定下来,让百姓得以回归田园生活。他深入民间,骑着病马在城外巡行,壁间挂着枯鱼(象征清廉),展现了他的勤政和清廉。然而,尽管他努力为民,却因考核制度的不公而被贬,最终不得不离开官场。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俞眉仙归隐后的生活:他带着妻儿,骑着驴子,担着琴书,回到了黄山旁的家乡。家乡的山水清澈如玉,他在这里拂衣长啸,远离尘嚣,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诗的最后,诗人以五柳门前的菊花和布帆高挂的蒹葭,象征俞眉仙的归隐生活,并希望他在归隐后仍能记得自己,时常书信往来。
这首诗通过俞眉仙的经历,表达了对官场腐败的批判和对归隐生活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俞眉仙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对自由的渴望。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有对理想生活的美好向往,充满情感和哲理,读来令人深思。
宋琬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