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漫兴 其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命运和人生选择的淡然态度。
首句“冬春如过隙,秋老尚羁栖”,诗人用“过隙”来形容时间的飞逝,仿佛冬天和春天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而秋天却显得漫长,自己仍然停留在原地。这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阶段的思考。
“久暂吾何择,荣枯理亦齐”,诗人在这里表明了自己对人生长短和荣辱的态度。他不在意人生的长短,也不执着于荣华或衰败,认为这些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无需过分纠结。这种超然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接受和对生活的豁达。
“裹粮师白石,行药想丹梯”,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追求。他带着干粮,像白石老人那样简朴地生活,同时也在寻求炼丹成仙的道路,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最后一句“日话黄冠侣,三茅近弗迷”,诗人提到自己与道士们交往,讨论道教的思想,并且接近三茅山这样的道教圣地,但他并没有迷失自己。这表明诗人虽然对道教有所向往,但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被虚幻的追求所迷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时间、命运、生活方式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诗人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既不执着于物质的荣华,也不盲目追求虚无的长生,而是在简朴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