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中作三十首(一作武功县闲居) 其十六

朝朝眉不展,多病怕逢迎。
引水远通涧,垒山高过城。
秋灯照树色,寒雨落池声。
好是吟诗夜,披衣坐到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多病文人孤独闲居的日常生活,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传递出内心的忧郁与诗意的宁静。

前两句"朝朝眉不展,多病怕逢迎"直接道出诗人的生存状态:每天愁眉不展,因为体弱多病而不愿与人交往。这种开门见山的自白让读者立刻感受到主人公的孤寂。

中间四句展现了诗人如何与自然相处来排遣寂寞。"引水远通涧,垒山高过城"写他改造居住环境,将远处的涧水引来,堆砌比城墙还高的假山。这两个夸张的动作暗示他试图在方寸之地创造属于自己的山水世界。"秋灯照树色,寒雨落池声"是诗中最美的画面:秋夜孤灯映照树影,冷雨滴落池塘的声音清晰可闻。这两个细节既写出了夜晚的静谧,又透露出淡淡的凄凉。

最后两句"好是吟诗夜,披衣坐到明"点明主题:在这样适合吟诗的夜晚,他披着衣服独坐直到天明。这个结尾既表现了诗人的创作热情,也暗示了失眠的困扰,将孤独感与诗意完美融合。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朴素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文人真实的生活场景:病痛、孤独、与自然为伴、在长夜中寻找诗意。读者能从中感受到古代文人面对困境时,如何在平凡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的智慧。

姚合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