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①安殿致斋
国阳崇大报,王宇藻多仪。
散致尊王度,怀柔祝帝禧。
储精通合漠,玩志协徵夷。
律正风来迥,宵长月上迟。
漏筒声淅沥,陛戟影流离。
夙戒群伦序,交欢百虑怡。
星繁陈法仗,云密荫平逵。
传晓鸣梢动,威容声率祗。
散致尊王度,怀柔祝帝禧。
储精通合漠,玩志协徵夷。
律正风来迥,宵长月上迟。
漏筒声淅沥,陛戟影流离。
夙戒群伦序,交欢百虑怡。
星繁陈法仗,云密荫平逵。
传晓鸣梢动,威容声率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皇家祭祀活动的盛大场面,核心是展现皇权的威严与天人感应的神圣氛围。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仪式感十足的皇家排场 诗中用"国阳崇大报"开篇,点明这是国家最高规格的祭祀。像电影镜头般展现了仪仗队(法仗)、仪卫(陛戟)、礼器(漏筒)等元素,"星繁""云密"的比喻让人仿佛看到烛火如繁星、华盖如云海的壮观场景。夜间仪式时"月上迟"的细节,暗示这场祭祀通宵达旦的隆重。
2. 天人感应的神秘氛围 诗人用"储精通合漠"(积聚精气与天相通)、"律正风来迥"(音律精准引来异风)等描写,展现古人认为庄严的仪式能感动上天的观念。淅沥的漏壶声与流动的戟影形成视听交织的效果,营造出肃穆中带着灵动的神秘感。
3. 秩序中的和谐之美 "夙戒群伦序"体现严格的礼仪秩序,而"交欢百虑怡"又透露出参与者在庄重仪式中获得的精神愉悦。结尾"威容声率祗"(威严仪容中透着虔诚)的描写,巧妙平衡了权力威严与宗教虔诚的双重意味。
全诗就像一部庄严的纪录片,通过光影(星、月、戟影)、声音(漏声、鸣梢)、动作(传晓、玩志)等多维度描写,让现代读者依然能感受到千年之前那场皇家祭祀的震撼力。诗中暗含的"仪式带来秩序,秩序产生力量"的思想,至今仍能引发共鸣。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