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坐书斋时的闲适心境,展现了远离喧嚣、回归自我的生活态度。
前两句"避事宁违俗,端居悟及身"直白地表达了作者的选择:宁愿违背世俗常理也要避开烦扰,在安静独处中领悟人生真谛。这种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引起共鸣。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书斋生活:用清水研墨写字(颖泓供媵御),以书籍为伴(方册替亲宾)。昏暗的房间里月光悄悄洒入(室闇月阑入),空荡的庭院中花朵自然绽放(庭空花自陈)。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宁静自在的独处空间。
最后两句"所安惟适耳,谁复辨秋春"是点睛之笔:只要过得舒适自在,谁还在意季节更替呢?这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追求内心的安宁胜过外在的热闹。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简单的生活场景,传递出深刻的人生智慧。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这种"慢下来"的生活态度尤其珍贵,提醒我们在繁忙中也要保留独处的空间,倾听内心的声音。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