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名叫高司训的朋友,祝贺他去云南任职的赠别诗。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段(前四句)夸赞朋友的才华: 诗人说这位朋友虽然身处官场("随计风尘"),但思想超群脱俗。他既是学问深厚的读书人("儒林"),又是艺术造诣高超的文人("艺苑")。用两个历史人物作比:像唐代高适那样从基层小官("薄尉")做到重要职位,又像郑虔那样在绘画("丹青")方面有杰出才能。
第二段(五六句)写朋友的新使命: 用比喻说朋友就像带着彩笔的鸿雁飞向远方("瀛海鸳鸿"),云南的建筑("炎州榱桷")正等着他这样的能工巧匠("云斤"指技艺高超)去建设。意思是朋友将用才华造福云南。
第三段(最后两句)表达期许: 借用典故说朋友就像古代学者("都讲")观察祥瑞("三鳣")那样有远见,期待他建功立业,将来功绩能画在表彰功臣的凌烟阁上。这是对朋友仕途的美好祝愿。
全诗通过历史典故和优美比喻,既赞美了朋友的多才多艺,又表达了对他赴任的祝福,展现了文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诗人用"彩笔""云斤"等意象,把朋友的才能比作珍贵的工具,把云南比作等待建设的工地,既形象又饱含期待。
张泰
(1436—1480)苏州府太仓人,字亨父,号沧州。少与同里陆釴、陆容齐名,号称“娄东三凤”。天顺八年进士,授检讨,迁修撰。恬淡自守。诗名亚李东阳,弘治间艺苑皆称李怀麓、张沧州。书法亦翩翩可喜。有《沧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