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聚杂题 岩阴堂

寒帚高悬绝点埃,贮藏秋色枕山隈。
僧眠石室衣生雾,客步莎庭迹印苔。
占竹鸳雏容得老,采花蜂蝶枉教来。
澄怀观道如痴者,兀坐忘归忽自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清幽宁静的山间禅堂景象,充满了超脱世俗的意境。

前两句写环境:一把扫帚高悬在屋檐下,没有一丝尘埃,禅堂里仿佛储存了整个秋天的山色。这里用"寒帚"暗示主人清贫的生活,"贮藏秋色"的想象十分新颖,把无形的秋色写得可以收藏。

中间四句通过细节展现禅堂生活:僧人睡在石室里,衣服上仿佛带着山雾;访客走在长满莎草和苔藓的庭院,留下浅浅的足迹。竹林里的鸳鸯安详终老,采花的蜂蝶来了也是徒劳——暗示这里不欢迎世俗的纷扰。这些画面动静结合,既有僧人的静修,也有自然的生机。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在这里静心修行的人,看似痴傻地坐着,却能在忘我境界中突然会心一笑。"兀坐忘归忽自咍"这个细节特别生动,展现了禅修者物我两忘、豁然开朗的瞬间。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营造出一个遗世独立的修行空间,通过对扫地僧衣、庭院苔痕等细微之处的观察,传递出淡泊宁静的禅意。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突然自己笑起来"的细节,让整首诗在静谧中透出灵动的禅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