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人生漂泊中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往经历的回顾,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豪情。
首句“飘零已觉二毛侵”,写出了作者感到自己已经渐渐老去,头发开始斑白。这种感觉让他意识到岁月的无情,自己已经在漂泊中度过了许多年。接下来,“且向西风问苦吟”则展现了他在面对秋风时,不禁感叹自己曾经的奋斗和努力,仿佛在向风倾诉自己的辛酸和不易。
“蜃雨蛮烟十年梦,龙韬豹略一生心”这两句,作者回顾了自己曾经的经历。他提到了“蜃雨蛮烟”,这是比喻他曾经在艰苦的环境中奋斗,仿佛经历了一场漫长的梦境。而“龙韬豹略”则是指他一生都在追求智慧和谋略,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星垂钟阜知天近,水入秦淮似海深”这两句,作者通过描绘星空和河水,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待。星星低垂,仿佛天空近在咫尺,意味着他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而河水汇入秦淮,仿佛大海一般深邃,象征着他内心的广阔和胸怀的宽广。
最后两句“不是秋帆连夜发,典衣呼酒共登临”,作者表达了自己虽然已经年老,但仍然不愿停下脚步。他并不打算在秋夜中停下船只,而是继续前行,甚至不惜典当衣物换取美酒,与朋友一起登高望远,享受当下的豪情和自由。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人生晚年的感慨与豪情。既有对过去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不屈的精神。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