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宫 秋怀四首(选二)

一派明云荐爽,秋不住,碧空中响。
如此江山徒莽苍。
伯符耶?
寄奴耶?
嗟已往。
十载羞厮养,孤负煞,长头大颡。
思与骑奴游上党。
趁秋晴,(足庶)莲花,西岳掌。


耿耿秋情欲动,早喷入霜桥笛孔。
快倚西风作三弄。
短狐悲,瘦猿愁,啼破冢。
碧落银盘冻,照不了,秦关楚陇。
无数蛰吟古砖缝。
料今宵,靠屏风,无好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同时融入了作者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第一首上片写秋景:晴朗的天空中云彩明亮,秋意浓烈,仿佛连碧空都在回响。面对如此壮丽的江山,作者感叹历史英雄(如孙策、刘裕)都已逝去,只留下莽莽苍苍的天地。下片转入个人境遇:十年来屈居人下,辜负了自己不凡的相貌和抱负。如今只想趁着秋晴,像古人一样游览名山(莲花峰、华山),寄托豪情。

第二首继续写秋意:秋情浓烈,笛声穿过霜桥。作者想迎着西风痛快地吹奏几曲。但周围环境却充满悲凉:狐狸哀鸣,猿猴愁啼,声音仿佛能穿透坟墓。夜空如冻结的银盘,照不亮遥远的关山。砖缝里蟋蟀的鸣叫更添寂寥。最后预料今夜靠着屏风,注定无眠无好梦。

全词通过"秋"这个意象,将壮阔的自然、消逝的历史、个人的失意三者交织。在艺术手法上,善用通感("碧空中响")、拟人("短狐悲")和强烈对比(壮丽秋景与个人愁绪),形成沉郁苍凉的风格。看似写景,实则抒怀,展现了传统文人面对时空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典型心境。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