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鹧鸪天》描绘了一个人物的形象与生活态度,充满了文人雅士的洒脱与自嘲。
开头两句写的是过去的繁华景象:作者曾经在车中看到过一位貌美的璧人(璧人指容貌俊美的人),她骑着骏马,珠勒(马缰绳上的装饰)在春天的冶城闪耀。这里通过“金丸珠勒”描绘了一个富贵华丽的场景,展现了过去的辉煌。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现实:如今这位璧人已经老去,成了青溪(可能指某个地方)的长者,但他依然戴着当年的折角巾(一种头巾),象征着他依然保持着过去的风格与气节。这两句对比过去与现在,突出了人物的坚守与不变。
“姿卓荦、骨嶙峋”是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他姿态出众,骨节分明,显示出一种刚毅的气质。接着,作者说他前身是画师摩诘(摩诘指唐代诗人王维,擅长绘画),暗示他不仅外貌出众,还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
最后两句点出了人物的生活态度:他深藏不露,懂得韬光养晦,新筑的糟丘(指酿酒的地方)表明他喜欢饮酒,自称“酒民”,显示出一种洒脱不羁、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整首词通过对人物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以及对他外貌与生活态度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历经繁华却依然保持自我、洒脱自在的文人形象。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既表达了对人物的赞美,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与超然。
宋琬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