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曲径旁蹊

曲径旁蹊,三百六十,门门不同。若泥在一身,终须着物,离于形体,又属顽空。无有兼行,如何下手,两下俱捐理不通。修真士,若不知玄窍,徒尔劳工。些儿妙处难穷。亲见了、方能达本宗。况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观之似有,觅又无踪。个个见成,人人不识,我把天机泄与公。玄关窍,与虚无造化,总在当中。

现代解析

《沁园春·曲径旁蹊》是一首探讨人生哲理和修行之道的诗词,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修行和真理的独特见解。

首先,开篇提到的“曲径旁蹊,三百六十,门门不同”,是在说人生的道路有很多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就像有很多条小路,每条路都有不同的风景和挑战。作者在这里提醒我们,人生的道路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探索。

接下来,作者谈到“若泥在一身,终须着物,离于形体,又属顽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过于执着于物质和身体,就会被束缚;但如果完全脱离现实,追求虚无的“空”,又会陷入另一种极端。作者认为,这两种态度都是有问题的,真正的修行应该是找到平衡。

然后,作者提出了修行的难题:“无有兼行,如何下手,两下俱捐理不通。”意思是说,如果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既不能完全执着于物质,又不能完全追求虚无,那该怎么办呢?作者认为,修行者如果没有找到关键点,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功夫。

在“修真士,若不知玄窍,徒尔劳工”这句中,作者强调,真正的修行者必须找到“玄窍”,也就是修行的核心要领。否则,即使再努力,也无法达到真正的境界。

接下来的“些儿妙处难穷。亲见了、方能达本宗”是说,修行的真正奥妙很难用语言表达,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理解。作者认为,真理不是通过听或看就能明白的,而是要靠自己的实践和领悟。

最后,作者总结道:“玄关窍,与虚无造化,总在当中。”这里的“玄关窍”指的是修行的关键点,而“虚无造化”则是指宇宙的奥秘。作者认为,修行的真谛在于找到内在的平衡,既不执着于物质,也不追求虚无,而是处于两者之间的“中道”。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修行的真正意义:找到内心的平衡,既不执着于物质,也不追求虚无,而是通过实践和领悟,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李道纯

李道纯 ,湖南都梁(武冈)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李道纯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李道纯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 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