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笋

千古海门石,移归吟叟居。窍腥蛟出后,形瘦浪冲馀。
工语宁无玉,僧知忽有书。好期仙者叱,变化向庭隅。

现代解析

这首诗《石笋》描绘了一块来自海边的奇石被文人带回家中赏玩的故事,充满奇幻色彩和文人雅趣。

开头说这块石头原本是海边千万年形成的天然石笋,如今被爱吟诗的老者搬回家中。这块石头上有许多孔洞,诗人想象这是蛟龙出没时留下的腥气痕迹,石头瘦削的形状则是被海浪长期冲刷的结果。

中间部分写这块石头似乎通灵性:它精巧的纹路仿佛会说话("工语"),难道是在暗示自己藏着美玉?忽然又有僧人送来书信,似乎这石头与佛门也有某种因缘。

最后诗人展开浪漫想象:或许哪天会有仙人路过,对这石头一声喝令,它就能在自家院子里变化成真龙飞走。这种结尾让全诗从写实突然跃入神话境界,体现了古人"物我相通"的自然观。

全诗妙在把一块普通石头写得活灵活现,通过蛟龙、海浪、僧人、仙人等意象,赋予石头神秘的生命力,展现了文人把玩奇石时的童心与想象力。这种将日常物品诗意化的手法,正是古代文人生活的雅致之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