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诸葛公祠

坏垣欹径野花幽,肃肃灵祠祀武侯。
红饭一盂村赛晚,黄桑千树庙门秋。
壁间画妓遗巾帼,山下征人役马牛。
太息高麾游渭上,谁都天末大星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拜谒诸葛亮祠堂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感慨,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伟人的敬仰和怀念。

前两句写祠堂的环境:残破的围墙,歪斜的小路,野花静静开放,祠堂庄严肃穆。这些描写营造出一种荒凉而神圣的氛围,暗示时光流逝,但人们对诸葛亮的敬仰依然深厚。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祠堂内外的景象:村民们用简单的红米饭祭祀,庙门前的桑树在秋风中摇曳。祠堂墙壁上的壁画已经斑驳,画中人物(可能是诸葛亮的形象)只剩下残存的巾帼(头巾)。山下还有征战的士兵和劳作的百姓。这些细节展现了诸葛亮生前身后的对比——生前运筹帷幄,死后百姓依然铭记。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慨:叹息诸葛亮当年在渭水边指挥大军的风采,如今他的生命就像天边的流星一样消逝。这里用"大星流"的比喻,既指诸葛亮的逝世(传说他去世时有流星坠落),也暗含对他才华和生命短暂的惋惜。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既有对诸葛亮功绩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无情、英雄逝去的感伤。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对先贤的追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