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白香岩和东坡韵赋梅)
苔根抱古,透阳春、挺挺林间英物。隔水笛声那得到,斜日空明绝壁。半树篱边,一枝竹外,冷艳凌苍雪。淡然相对,万花无此清杰。
还念庾岭幽情,江南聊折,赠行人应发。寂寂西窗闲弄影,深夜寒灯明灭。且浸芳壶,休簪短帽,照见萧萧发。几时归去,郎吟湖上香月。
还念庾岭幽情,江南聊折,赠行人应发。寂寂西窗闲弄影,深夜寒灯明灭。且浸芳壶,休簪短帽,照见萧萧发。几时归去,郎吟湖上香月。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梅花,但诗人没有直接去夸梅花多美,而是用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梅花独特的气质。
开头用"苔根抱古"形容老梅树扎根在青苔覆盖的古老土地上,在早春时节挺立在林间,像个孤傲的英杰。远处有笛声传来,夕阳照在空明的绝壁上,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
诗人用"半树篱边,一枝竹外"这样具体的画面,让我们看到梅花在篱笆旁、竹林外绽放的样子。"冷艳凌苍雪"这个比喻特别精彩,说梅花既冷傲又艳丽,仿佛要超越苍茫的积雪。
下半阕转入抒情。诗人想到古代文人折梅相赠的雅事,但现实中他独自在西窗下,看着梅影摇曳,寒灯忽明忽暗。这里"寒灯明灭"的描写很有画面感,让人感受到冬夜的孤寂。
最后诗人说不如把梅花浸在酒壶里,也不要把梅花插在帽子上(这是古人赏梅的习俗),因为照镜子会看到自己已经头发稀疏。结尾问"什么时候能归隐,在湖上对着明月吟诗赏梅",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清冷孤傲又带着点落寞的美。诗人没有直接说梅花多好,而是通过环境描写、历史典故和自己的感受,让我们体会到梅花那种"万花无此清杰"的独特气质。特别是"冷艳凌苍雪"、"寒灯明灭"这些描写,既形象又富有情感,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