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怀寄韦山人

万事不关虑,孤吟役此生。
风骚中旨趣,山水里(劳校作衷)心情。
众木彫寒色,空江喷暮声。
终期谒君子,同绕绿苔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隐士形象,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好友的期待。

前两句"万事不关虑,孤吟役此生"直接点明主题:诗人对世间俗事毫不关心,宁愿一生与诗歌为伴。这里的"孤吟"既指独自吟诗,也暗示了诗人特立独行的生活态度。

中间四句用自然景物来映衬心境:"风骚中旨趣"说诗歌中寄托着人生真谛,"山水里心情"表明在大自然中才能找到内心安宁。"众木彫寒色"写秋冬树木凋零的萧瑟,"空江喷暮声"描绘黄昏江水的澎湃声响,这些景物描写都烘托出诗人孤高淡泊的情怀。

最后两句"终期谒君子,同绕绿苔行"是点睛之笔:虽然享受独处的乐趣,但诗人依然期待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一起漫步在长满青苔的小径上。这里的"君子"不是指权贵,而是指品德高尚的知音。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孤吟""山水""绿苔"等意象,成功塑造了一个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文人形象。诗人将孤独写成一种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又在孤独中保留着对真挚友情的期待,这种矛盾心理的刻画尤为动人。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