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大观文相公见寄古风
旃裘乱衣裳,风雨飘屋庐。
南奔万里空,脱死锋镝余。
翠华狩绝域,黄尘翳修涂。
朝无嵇侍中,溅血沾谁裾。
夷儿金束袍,漉蔌悬珊瑚。
骄气吞九州,投饵术已疏。
公捐绕朝策,观化聊据梧。
凤凰渺鸿乙,紫氛谁与俱。
丘壑岁已晚,钟鼎功未书。
弃置委时运,超摇游物初。
此忧自古有,此乐绝世无。
邂逅拯横流,功成吾不居。
南奔万里空,脱死锋镝余。
翠华狩绝域,黄尘翳修涂。
朝无嵇侍中,溅血沾谁裾。
夷儿金束袍,漉蔌悬珊瑚。
骄气吞九州,投饵术已疏。
公捐绕朝策,观化聊据梧。
凤凰渺鸿乙,紫氛谁与俱。
丘壑岁已晚,钟鼎功未书。
弃置委时运,超摇游物初。
此忧自古有,此乐绝世无。
邂逅拯横流,功成吾不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乱年代的动荡景象,以及诗人在乱世中坚守气节、淡泊名利的情怀。
开篇用"旃裘乱衣裳,风雨飘屋庐"生动展现了战乱带来的混乱:外族入侵(旃裘指胡人服饰),百姓流离失所。接着描写皇室南逃(翠华指皇帝车驾)、忠臣殉国(嵇侍中典故指为国捐躯的忠臣)的惨状,与外族权贵"金束袍、悬珊瑚"的奢华形成强烈对比。
诗中"骄气吞九州"批评了侵略者的嚣张,而"投饵术已疏"则暗讽朝廷御敌无方。诗人提出"绕朝策"(指正确的治国方略),却选择"观化据梧"(像庄子那样超然物外),在梧桐树下静观时变。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处世态度:不慕"钟鼎"(高官厚禄),宁愿归隐"丘壑"(山林)。即便有机会拯救乱世(拯横流),也愿"功成不居",体现了道家功成身退的思想。全诗在悲愤中透着超脱,展现了乱世文人特有的忧患意识与精神追求。
许翰
(?—1133)开封襄邑人,字崧老。哲宗元祐三年进士。徽宗时为给事中,以言事落职。钦宗靖康初复官,历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同知枢密院事,因议论不合贬官。高宗拜尚书右丞兼权门下侍郎,极论李纲忠义,高宗未许,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旋被劾遭斥逐。有《襄陵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