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滇还至盘江汽车过铁索桥作 其一

坚甲长车瓯脱寻,中原胡汉日相侵。
漫天冉冉生浓雾,杂草离离托素心。
鸟兽群同蕃下泽,火刀渐已拓丛林。
每怜让德三苗最,绝壁奔湍人阻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云南返回时经过盘江铁索桥的情景,表达了对边疆地区复杂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

首句“坚甲长车瓯脱寻,中原胡汉日相侵”提到了边疆地区的战乱和纷争。"坚甲长车"指的是军队和战车,而"瓯脱"则指边疆地带。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反映了中原与边疆民族之间的长期冲突。

接下来的“漫天冉冉生浓雾,杂草离离托素心”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漫天浓雾"和"杂草离离"描绘了边疆地区的荒凉和雾气弥漫的景象,而"托素心"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片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的宁静与素朴。

“鸟兽群同蕃下泽,火刀渐已拓丛林”进一步描述了边疆地区的生态环境。诗人提到鸟兽与人类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而"火刀"则暗示了人类对丛林的开发与开垦,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最后一句“每怜让德三苗最,绝壁奔湍人阻深”则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民族的同情与敬仰。"三苗"是古代边疆民族的称呼,"让德"则是指他们的谦让与美德。诗人感叹这些民族在绝壁和急流之间的艰难生活,同时也赞美了他们的坚韧与美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战争的反思,也有对自然与人文的赞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