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吴可读联

皋言憨直我同称,记曾北阙上书,色动朝廷,声传里闬;
尸谏忠贞君独擅,从此东山归骨,光争日月,气精风霆。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挽诗,用于纪念一位名叫吴可读的人。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第一句,“皋言憨直我同称”,描述了吴可读的直率和坦诚。这里的“皋言”可以理解为吴可读说话的方式或言论,而“憨直”则是形容他的性格非常直率,不拐弯抹角。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与吴可读有相似的性格,对他这种直率的性格表示赞赏。

第二句,“记曾北阙上书”,描述吴可读曾经向朝廷提出过建议或意见。“北阙”在古代常常用来指代朝廷或皇宫。这表明吴可读是一个有抱负的人,愿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第三句,“色动朝廷,声传里闬”,进一步描述了吴可读的影响力。他的言辞和行动让朝廷感到震动,并且他的名声在民间也广为传播。这表明他在世时具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第四句,“尸谏忠贞君独擅”,这里的“尸谏”是指吴可读对君主的忠诚和献身精神。在古代,尸谏是指臣子为了劝诫君主而采取的一种极端方式,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诗人表达吴可读是唯一一个擅长用这种方式表达忠诚的人。

第五句,“从此东山归骨”,“东山”在这里可能是一个象征,代表吴可读离世后的归宿。这句话意味着吴可读已经离世,他的遗骨被安置在东山。

第六句,“光争日月,气精风霆”,这两句诗是对吴可读品格的高度赞美。诗人用“光争日月”来形容吴可读的品德如同日月般光辉照耀,而用“气精风霆”来形容他的气节如同风暴般猛烈和坚定。这是对一个人品格的极高评价。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吴可读的直率、坦诚、忠诚和坚定。他在世时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他的品德和影响力让人们永远记住他。即使他已经离世,但他的精神和品格仍然像日月一样照耀着人们的心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