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上赐病归韵
寅会丁昌运,吁谟愧琐才。
微功酬帝造,迈级处公台。
辞位囊封上,逾涯宠数来。
维藩分圣寄,涕泗远⑴丹台。
旌仰宸章降,隆弥睿眷回。
载赓诚寡和,望阙几徘徊(清黎学锦道光《保宁府志》卷六○)。
微功酬帝造,迈级处公台。
辞位囊封上,逾涯宠数来。
维藩分圣寄,涕泗远⑴丹台。
旌仰宸章降,隆弥睿眷回。
载赓诚寡和,望阙几徘徊(清黎学锦道光《保宁府志》卷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位官员对皇帝的感激与忠诚,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能力不足的自责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词开头,作者提到自己生在繁荣的时代,但自认为才能有限,无法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他觉得自己微小的功劳不足以回报皇帝的恩典,却意外地被提拔到高位。这让他感到既感激又惭愧。
接着,作者提到自己辞去职位,但皇帝依然给予他厚爱和信任,这让他更加感到责任重大。他感激皇帝的关怀,但又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因此内心充满矛盾。
在诗的结尾,作者表达了对皇帝的深深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他感慨自己虽然写了这首诗,但内心仍充满疑惑和不安,甚至有些徘徊不前。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在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复杂心态:他既感激皇帝的信任,又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这种矛盾的情感贯穿全诗,体现了古代官员在仕途中的真实心境。
陈尧叟
陈尧叟(961年—1017年5月10日),字唐夫,阆州阆中人,北宋宰相,左谏议大夫陈省华长子、太子太师陈尧佐、天雄军节度使陈尧咨长兄。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状元,与弟陈尧佐同科,又与父亲同日获赐绯衣,历官秘书丞、河南东道判官、工部员外郎。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升任同平章事、枢密使。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因病改授右仆射、知河阳军。天禧元年(1017年),陈尧叟去世,年五十七。真宗废朝二日,追赠侍中,谥号“文忠”。著有《监牧议》、《请盟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