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苏九翛的劝诫和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白首书窗成钜儒,不知簪组遍屠沽”,意思是说,一个人在书窗下苦读到白发苍苍,成为了大学问家,但他却不懂得世俗的功名利禄。这里的“钜儒”指的是学识渊博的人,“簪组”则是指官帽和官服,象征着仕途;“屠沽”是指市井中的屠夫和卖酒的人,泛指世俗生活。诗人通过这些形象的对比,暗示了学问与世俗生活之间的隔阂。
接下来的两句“劝君莫问长安路,且读鲁山于蔿于”,诗人劝告友人苏九翛不要再去追求仕途上的功名,而是应该专心研读鲁山于蔿于的著作。这里的“长安路”比喻仕途,“鲁山于蔿于”是指唐代诗人于德秀所作的诗歌。诗人通过这样的劝诫,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对学问的推崇。
整首诗词的核心思想是:在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中,学问和内心的修养比功名利禄更为重要。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真挚的劝诫,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境界的人生态度。这种思想在当时的士人中具有代表性,即使放在今天,也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通过这首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维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他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洞察。诗词的语言简洁明了,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权德舆
权德舆(759年-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