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重修北榭记
北榭碑初见,芳踪何处寻?
随堤⑴思往迹,一径绕山阴。
空见南楼月,中悬照茂林。
高飞见双鹭,归去有馀音。
循良钦太守,触景发慈心。
减赋省刑罚,能祈甘霈霖。
斯风应再得,盼室我情深。
重过丰碑侧,披襟一朗吟。
随堤⑴思往迹,一径绕山阴。
空见南楼月,中悬照茂林。
高飞见双鹭,归去有馀音。
循良钦太守,触景发慈心。
减赋省刑罚,能祈甘霈霖。
斯风应再得,盼室我情深。
重过丰碑侧,披襟一朗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鄂州北榭碑的重修为切入点,通过今昔对比和景物描写,表达了对清廉官员的赞美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开头两句写诗人初次见到北榭碑,却不知它背后的故事。"芳踪何处寻"暗示这里曾有值得追忆的往事。接着用"随堤"、"山阴"等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追寻往事的氛围。
中间部分通过"南楼月"、"茂林"、"双鹭"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自然画卷。这些景物既是眼前所见,也暗含深意:明月象征高洁,茂林代表生机,双鹭的"馀音"则暗示善政的影响深远。
后八句转入对官员的赞颂。"循良"指遵循正道、善良正直的太守,他减免赋税、慎用刑罚,像祈雨一样为民造福。"斯风应再得"表达了诗人希望这种清廉之风能够延续的愿望。
最后两句写诗人重访石碑时的感受。"披襟一朗吟"这个动作,既表现了他的畅快心情,也暗示这种善政值得歌颂传扬。
全诗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的结合,赞美了为民着想的官员,也寄托了对清明政治的向往。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善政带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