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傍少年(一作汉宫少年行)

生长边城傍,出身事弓马。少年有胆气,独猎阴山下。
偶与匈奴逢,曾擒射雕者。名悬壮士籍,请君少相假。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生长在边城的少年英雄形象。他从小就与弓箭和马匹为伴,练就了一身胆识和技艺。少年在阴山下独自狩猎时,偶然遇到了匈奴人,并成功擒获了对方的一位射雕高手。这一壮举让他的名字被列入了壮士的名单,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诗中的少年形象鲜明,他勇敢、自信,敢于面对强敌。他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技艺高超,更是因为他的胆识和决心。这种精神在边城这样的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里常常面临外敌的威胁,需要像他这样的英雄来保卫家园。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少年的英雄气概和边城的生活氛围。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少年的勇敢和边城的紧张气氛,同时也能体会到那种为国家、为家乡而战的自豪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一个少年的故事,传递了勇敢、自信和责任感这些永恒的主题。它让人们明白,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有勇气和决心,就能成为自己生活中的英雄。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