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其四

仰看鸟高飞,再翱复再翔。
养雏三十年,羽翼成文章。
羽翼成文章,壮士胡为嗟嗟戚戚徒心伤。
珍食盈案,咽不暇尝。
拔剑出门,我马玄黄。
壮心崛强,不肯伤悲。
风吹棠梨,春日迟迟。
上览高山松柏之苍苍,下俯黄河流水之滂滂。
中有孤客徬徨而踯局,不觉潸焉泣涕之沾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志未酬的孤独英雄形象,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强烈的情感对比,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开篇用高飞的鸟儿比喻人生理想——鸟儿经过三十年才练就华丽的翅膀,暗喻人需要长期积累才能成就事业。但紧接着笔锋一转,质问壮士为何还在唉声叹气:明明面前摆满美食(象征现成的机会),却焦虑得吃不下去;提着剑出门(象征行动力),却发现马已病弱(象征现实阻碍)。

中间部分展现人物矛盾心理:表面倔强不肯示弱,内心却被春风吹落的棠梨花(象征时光流逝)触动。当他站在高处俯瞰时:上有松柏长青(象征永恒理想),下有黄河奔流(象征时代洪流),自己却像个迷路的旅人般徘徊不前,最终忍不住泪湿衣襟。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这种"硬汉落泪"的瞬间——一个坚持理想的人,在现实压力下强撑坚强,却在面对自然永恒时突然崩溃。这种情感爆发让读者看到:再倔强的英雄也有脆弱时刻,而正是这种真实感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共鸣。诗中"拔剑出门却马已疲惫"的意象,特别能引发现代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