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王大

楚州风雨夜徘徊,千里双淮极望开。
回首渔矶多避世,惊心乔木一登台。
二陵残黍西风急,十郡寒笳北吹哀。
君自冥冥修雁羽,苍茫海国独归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在楚州徘徊,眺望远方的双淮河。他回想起了过去在渔矶上避世的日子,心中不禁感慨万千。登上高台,看到高大的乔木,更让他感到心惊,仿佛时间匆匆,世事无常。

诗中提到“二陵残黍”,可能指的是古代遗迹的残破,象征着历史的沧桑。而“十郡寒笳”则描绘了北方边境的凄凉景象,笳声哀婉,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苦难和人们的离愁别绪。

最后,诗人对朋友王大说,你像大雁一样在高飞,而我却独自在这苍茫的海国中归来。这里可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羡慕,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风雨、河流、乔木、笳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沧桑、孤独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己处境的无奈。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一幅深沉的情感画卷,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波澜。

万寿祺

万寿祺(1603年-1652年),明末清初文学家、书画家。字年少,又字介若、内景,入清衣僧服,改名慧寿,又名明志道人、寿道人、寿若、若若,世称年少先生,祖籍江西南昌,曾祖辈迁至江苏徐州。 [1] 与陈子龙乡试同年,与沛县阎尔梅是同乡。曾参加抗清活动,兵败后隐居江淮一带。代表作有《秋江别思图》、《松石图》、《山水图》等等。 万寿祺为人风流倜傥,工书画,精于六书,癖嗜印章,辑有《沙门慧寿印谱》一册。其后裔第十六代后人万中华,在当今书画界也享有一定的声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