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七月一日离乡作
迩来厌思乡,离合总仓遽。
客子昨日归,平明挥手去。
人烟供怅望,飙轮迅飞羽。
记得背江城,瞥眼窗移树。
肩囊叩故扉,觌面惊阿母。
小甥乐何极,绕身蹈且舞。
老父载歌还,凝伫竟无语。
剧怜发尽霜,黧颜满尘土。
有妹力持家,厨下具鸡黍。
宿昔团栾少,万里掷南亩。
蓬转各天角,长谙别离苦。
穷鳞处涸辙,抚迹饶艰楚。
岂如尽室欢,故园守贫窭。
嗟我尚羁怀,尘路空踽踽。
览景动高吟,哀乐何足数。
客子昨日归,平明挥手去。
人烟供怅望,飙轮迅飞羽。
记得背江城,瞥眼窗移树。
肩囊叩故扉,觌面惊阿母。
小甥乐何极,绕身蹈且舞。
老父载歌还,凝伫竟无语。
剧怜发尽霜,黧颜满尘土。
有妹力持家,厨下具鸡黍。
宿昔团栾少,万里掷南亩。
蓬转各天角,长谙别离苦。
穷鳞处涸辙,抚迹饶艰楚。
岂如尽室欢,故园守贫窭。
嗟我尚羁怀,尘路空踽踽。
览景动高吟,哀乐何足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离家多年的人短暂回乡又匆匆离别的复杂心情,用现代人熟悉的场景来比喻,就像在外打拼的游子春节回家,刚感受到家的温暖就要返程上班的无奈。
全诗分三个层次: 1. 离家场景(开头到"窗移树") 用"飙轮"(快速的车轮)和"飞羽"(飞鸟)形容离家的匆忙,就像现代人赶高铁时,窗外的树影飞快后退。最动人的是"记得背江城"这句,把对家乡的不舍化作一个转身回望的镜头。
2. 短暂团聚("肩囊叩故扉"到"具鸡黍") 这段像家庭录像般生动:敲门时母亲惊讶的脸,小外甥围着又蹦又跳,沉默的父亲满身风霜,妹妹在厨房忙碌...特别是"凝伫竟无语"这句,把中国式父子间深沉的爱写得特别真实,就像很多父亲只会用沉默表达思念。
3. 离别感悟("宿昔团栾少"到最后) 诗人像和朋友聊天般感叹:家人团聚太少("团栾少"),各自漂泊像干涸池塘里的鱼("穷鳞处涸辙")。最后两句尤其戳心——明明知道守着贫穷的家乡("故园守贫窭")全家团聚更好,却不得不独自回到繁华城市继续打拼("尘路空踽踽")。
全诗的魅力在于把现代人共同的困境写透了:我们像候鸟般往返于城市与家乡,在"生存"和"生活"之间挣扎。那些车窗外的树影、父母新增的白发、短暂的团圆饭,都是当代游子最熟悉的痛与暖。诗人用"飙轮""飞羽"这类动态词与"凝伫""无语"的静止画面碰撞,恰如我们快节奏生活与慢情感需求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