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妆楼

山名以象或以形,不闻山以楼为名。
楼或在山山得名,斯何为以梳妆称。
山头众峰呈象巧,奁匣窗台启清晓。
方疑布盝圆镜磨,钗股牙梳横列好。
山前一峰尤争妍,长肩秀削姑射仙。
得非神女行云偶过此,抑或望夫来登久不还。
寻碑剥藓空山空,凿斧岂有神鬼工。
因象为名本形似,循名责实其安庸。
世间名实类如此,耳食目论真儿童。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轻松有趣的方式探讨了"梳妆楼"这座山名字的由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观察和哲学思考。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开头四句提出疑问:通常山名来自形状或形象,但这座山却以"楼"命名,更奇怪的是还叫"梳妆楼",这名字怎么来的?

2. 中间八句生动描写:诗人仔细观察后发现,山峰的形状确实像梳妆用品——有的像梳妆匣,有的像圆镜子,还有像发钗和梳子。特别是一座突出的山峰,像极了神话中美丽的仙女,让人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神女或望夫石传说。

3. 最后六句点明哲理:虽然找不到石碑记载,但这些自然形成的山峰确实像梳妆用品。诗人由此想到,世间很多事物的名称和实质关系都是这样,如果只凭表面判断,就像小孩子一样幼稚。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把静态的山峰写得活灵活现,比喻成女性梳妆用品,富有生活气息
- 通过一个小疑问引发出对"名与实"的深刻思考
- 语言通俗但意境优美,最后升华到人生哲理却不显说教
- 展现了诗人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诗人告诉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只看表面名称,而要亲自观察思考本质,这种态度在今天依然很有启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