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为梁万倩题方邵村画竹林书屋

筛月笼烟,拂云捎粉,琅玕环绕墙头。正幽人睡熟,初捲帘钩。

坐拥骚茵墨宝,红尘外、车马都休。山房好,鹅溪一幅,点染清秋。

飕飕。潇湘南去,便渭川千亩,也为侬留。更干霄戛玉,遥和书楼。

万籁萧萧静也,还舒啸、醉豁眸。难消受,百城南面,忘却閒愁。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竹林书屋的隐逸画卷,充满了文人雅士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上片开篇就用"筛月笼烟"四个字勾勒出竹林月影朦胧的美景,竹子环绕着墙头,像拂过云彩般轻盈。主人正在午睡,刚卷起窗帘,周围堆满书籍字画,完全隔绝了尘世的喧嚣。书屋就像一幅水墨画,点缀着清秋的意境。

下片进一步拓展意境:竹林沙沙作响,仿佛连接着遥远的潇湘和渭川。竹枝高耸入云,碰撞发出玉器般清脆的声音,与远处的书楼遥相呼应。万籁俱寂中,主人可以尽情吟诗、饮酒、远眺。最后点明主旨:拥有这样一方净土,就算给个"百城之主"的富贵也不换,因为这里能让人忘却所有烦恼。

全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文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远离尘嚣、与竹为伴、读书作画、饮酒抒怀。竹子象征着高洁品格,书屋代表着精神家园,二者结合构成了中国文人最向往的生活图景。词中运用大量视觉、听觉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超然物外的闲适与自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