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怪石
兹山翠成堆,峭骨乃如许。
化工妙融结,石罅走青乳。
当年女娲氏,炼此不及补。
岩岩至于今,丈室枕其股。
我来手摩挲,松阴日亭午。
初疑道士羊,亦类将军虎。
坐久饥肠鸣,试作先主煮(宋施锷《淳祐临安志》卷五九)。
化工妙融结,石罅走青乳。
当年女娲氏,炼此不及补。
岩岩至于今,丈室枕其股。
我来手摩挲,松阴日亭午。
初疑道士羊,亦类将军虎。
坐久饥肠鸣,试作先主煮(宋施锷《淳祐临安志》卷五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奇特的山石,通过细致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首诗:
第一句“兹山翠成堆,峭骨乃如许。”描述了山石所在的环境,这里山石遍布,郁郁葱葱,山石形态奇特。这里用“峭骨”来形容山石的形状,突出了它的奇特之处。
第二句“化工妙融结,石罅走青乳。”提到大自然的奇妙,山石通过自然界的无数年月演变,形成了微妙的结构,仿佛大自然的“巧手”将山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且山石的缝隙中还渗出了青色的乳状物,仿佛活了一般。
第三句“当年女娲氏,炼此不及补。”这里借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故事,来赞美山石的古老和神奇。女娲无法修补的天空,却让大自然赋予了山石生命,使其成为一种永恒的存在。
第四句“岩岩至于今,丈室枕其股。”描绘了这块山石长时间以来的形态,如今仍然伫立不倒,仿佛支撑着一座房屋,山石的轮廓和形状仿佛可以作为房屋的基础。
第五句“我来手摩挲,松阴日亭午。”诗人亲自来到这里,用手抚摸山石,并且是在午后的阳光下,感受着山石的温度和松树的阴影,这里既体现了诗人的亲近自然之情,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
第六句“初疑道士羊,亦类将军虎。”诗人用手触摸山石的表面,感觉到了山石的硬度和质感,初时以为是道士的羊皮,又觉得像将军的虎皮,分别比喻山石的细腻和坚固,表现了山石的多面性和神秘感。
第七句“坐久饥肠鸣,试作先主煮。”诗人坐了很长时间,感觉有些饿了,于是产生了一个有趣的联想:将山石放进锅里煮,类似于三国时期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情景。这里既有对山石的幽默态度,也有对自然与历史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山石的描绘和联想,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感慨。
董将
董将,嘉禾(今浙江嘉兴)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元《嘉禾志》卷一五)。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以都官员外郎充参议官。后知真州。十一年由福建路转运判官放罢。三十年,由提举淮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迁淮南转运副使,兼提点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