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

仙人桥边一块石,苔衣䙰褷护云碧。
相倚陵阳立上头,直下丝纶千百尺。
仙人今归郁罗乡,飞蓬想像临沧浪。
若将岩渭等出处,世间此事犹寻常。

现代解析

这首《钓鱼台》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的“仙人桥边一块石,苔衣䙰褷护云碧”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场景。在仙人桥旁边,有一块石头,上面长满了青苔,仿佛在守护着周围的碧绿云彩。这里的“仙人桥”和“云碧”都带有一种仙境般的色彩,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接下来,“相倚陵阳立上头,直下丝纶千百尺”进一步描绘了这块石头的高耸和险峻。诗人想象自己站在这块石头的高处,俯视着下方的丝纶(即鱼线)直直地垂下,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这里的“丝纶”可以理解为钓鱼的工具,也可以象征人生的等待和期盼。

然后,“仙人今归郁罗乡,飞蓬想像临沧浪”引入了仙人的形象。仙人已经回到了遥远的郁罗乡(即仙境),而诗人则像飘飞的蓬草一样,想象着自己站在沧浪之旁。这里的“飞蓬”象征着漂泊不定的人生,而“沧浪”则暗示了广阔无垠的天地。

最后,“若将岩渭等出处,世间此事犹寻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他认为,无论是站在高耸的岩石上,还是身处平凡的渭水之畔,这些经历在世间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暗示了人生的平凡与无常,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外在的成就和地位。

总的来说,这首《钓鱼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充满了哲理和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