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魑魅代书寄家人

魑魅来相问,君何失帝乡。龙钟辞北阙,蹭蹬守南荒。
览镜怜双鬓,沾衣惜万行。抱愁那去国,将老更垂裳。
影答余他岁,恩私宦洛阳。三春给事省,五载尚书郎。
黄阁游鸾署,青缣御史香。扈巡行太液,陪宴坐明光。
渭北升高苑,河南祓禊场。烟花恒献赋,泉石每称觞。
暇日从休浣,高车映道傍。迎宾就丞相,选士谒昭王。
侍宠言犹得,承欢谓不忘。一朝贻厚谴,五宅竟同防。
凶竖曾驱策,权豪岂易当。款颜因侍从,接武在文章。
且惧威非rP,宁知心是狼。身犹纳履误,情为覆盆伤。
可叹缘成业,非关行昧藏。喜逢今改旦,正朔复归唐。
河谶随龙马,天书逐凤凰。朝容欣旧则,宸化美初纲。
告善雕旌建,收冤锦旆张。宰臣更献纳,郡守各明扬。
礼乐移三统,舟车会八方。云沙降白遂,秦陇献烧当。
三赦重天造,千推极国详。大招思复楚,于役限维桑。
涨海缘真腊,崇山压古棠。雕题飞栋宇,儋耳间衣裳。
伏枕神馀劣,加餐力未强。空庭游翡翠,穷巷倚桄榔。
缘体分殊昔,回眸宛异常。吉凶恒委郑,年寿会询唐。
家本传清白,官移重挂床。上京无薄产,故里绝穷庄。
碧玉先时费,苍头此自将。兴言叹家口,何处待赢粮。
计吏从都出,传闻大小康。降除沾二弟,离拆已三房。
剑外悬销骨,荆南预断肠。音尘黄耳间,梦想白眉良。
复此单栖鹤,衔雏愿远翔。何堪万里外,云海已溟茫。
戚属甘胡越,声名任秕糠。由来休愤命,命也信苍苍。
独坐寻周易,清晨咏老庄。此中因悟道,无问入猖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一位被贬官员写给家人的回信,用自述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人生起伏和复杂心境。全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来理解:

1. 仕途荣光(开头到"承欢谓不忘") 诗人回忆自己曾经风光的日子:在洛阳当官时,春天在衙门值班,五年做到尚书郎,穿着青色官服随皇帝巡游,参加皇家宴会,闲暇时还能和丞相、昭王这样的权贵交往。这段用一系列具体场景(如"陪宴坐明光""高车映道傍")展现了他曾经的得意。

2. 突遭变故("一朝贻厚谴"到"情为覆盆伤") 突然笔锋一转,说因为得罪权贵("凶竖""权豪")被诬陷贬官。最痛心的是曾经信任的人原来是狼心狗肺("宁知心是狼"),就像穿错鞋、扣错盆那样令人懊悔。这里用日常比喻(纳履、覆盆)让复杂的政治陷害变得容易理解。

3. 贬谪生活("可叹缘成业"到"穷巷倚桄榔") 描写被贬到南方蛮荒之地的艰苦:住所有雕花的异族建筑("雕题飞栋宇"),穿着当地衣服,生病体弱只能吃简单饭菜,在空院子里看翡翠鸟,靠着桄榔树发呆。通过"涨海""崇山"等地理意象,突出与中原故乡的遥远距离。

4. 自我宽慰(最后部分) 虽然家人分散各地("离拆已三房"),音信难通,但诗人尝试用老庄思想自我开解:清晨读《周易》,吟诵《老子》,把命运交给上天("命也信苍苍")。最后"无问入猖狂"的洒脱,看似超然,实则藏着难以消解的孤独。

诗的精髓: - 用强烈对比手法:前段辉煌与后段落魄形成戏剧性反差 - 真实细节的力量:如"沾衣惜万行"的眼泪、"加餐力未强"的体弱,让情感具体可感 - 复杂情绪的层次:从愤懑到认命,最后强作豁达,展现了中国文人面对逆境时的典型心理轨迹

普通读者最能共鸣的,是那种"被命运捉弄"的无奈感,以及人在绝境中依然努力自我安慰的生命力。诗中关于官场险恶的描写,即使对现代职场人也有警示意义。

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