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来梓的一首回应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态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首诗:
1. 第一句:“无心谷璧陪蒲璧,有分山光映水光。” - 这两句诗人用“谷璧”和“蒲璧”来比喻自己和来梓,但诗人谦虚地说自己只是无意中参与其中。同时,他用“山光映水光”来形容彼此相得益彰的关系,意味着彼此的交往像山水映照一样和谐美好。这表达了诗人谦逊的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2. 第二句:“子贱假令宜单父,渊明终合在柴桑。” - 这两句引用了两个古代典故。孔子的学生子贱善于治理单父(地名),而诗人将自己的情况与陶渊明进行对比,表示自己更适合在田园生活中度过,向往陶渊明那样的隐逸生活。这里诗人用这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来表达自己更适合宁静的田园生活,向往简朴、淡泊的生活方式。
3. 第三句:“为氓且尽今生力,责子宁须后代昌。” - 这两句诗人用“为氓”(平民)来自称,表示自己只是普通百姓,希望在有限的有生之年努力生活。同时,“责子宁须后代昌”意味着诗人认为不必过于担心后代的昌盛,而是要专注于当下,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4. 最后一句:“为问故人缘底事,不来同醉酒醅香。” - 这句诗人表达了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询问为什么不来和自己一起享受美酒和快乐时光。这里不仅表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流露出淡淡的遗憾,希望和朋友能有更多的相聚时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引用典故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以及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向读者展现了他对于简单而美好的生活态度。
王阮
(?—1208)宋江州德安人,字南卿。王韶曾孙。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对策极言迁都建康以图进取。光宗绍熙中知濠州,整修战备,金人不敢犯。改知抚州。韩侂胄闻其名,特命入奏,诱以美官,遭拒大怒,批旨予祠。归隐庐山以终。有《义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