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图

幽人无世事,高卧谢浮名。
山崦晴时出,溪流尽处行。
还闻有渔钓,相问扣柴荆。
不扫门前路,莓苔满地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通过细腻入微的场景描写,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

首句“幽人无世事,高卧谢浮名”,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心态。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隐居之人,“无世事”意味着他不关心外面的世界,“高卧”就是说他安逸地躺在舒适的环境里,“谢浮名”则是拒绝那些虚浮的名声和功利。整体来看,主人公是一位远离尘嚣、不追求名利的隐士。

第二句“山崦晴时出,溪流尽处行”,描述了隐居者的生活场景。当天气晴朗时,他偶尔会走出山里的小屋,沿着溪流去走走,享受自然的美景。这不仅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也反映了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第三句“还闻有渔钓,相问扣柴荆”,进一步细腻地刻画了隐居生活的日常。这里提到的“渔钓”是指隐居者偶尔会有钓鱼的活动,而“相问扣柴荆”则是说他偶尔会和邻居交流,通过敲敲柴门的方式进行沟通。这说明虽然隐居生活比较清静,但仍有与外界保持联系的方式。

最后一句“不扫门前路,莓苔满地生”,则是对隐士生活的一种象征性描述。“不扫门前路”意味着他不愿过分打理自己的生活环境,保持一种自然洒脱的态度;“莓苔满地生”则暗示了他生活环境中的自然状态,门前长满了苔藓,展现了世外桃源一般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态度,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和谐、淡泊宁静的理想生活状态。

揭傒斯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