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醉金迷

出自 清代 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释义:比喻穷奢极欲、腐朽糜烂的生活方式。

现代解析

“纸醉金迷”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纸也能让人醉,金子也能迷人眼”,但实际是用来形容一种极度奢侈、浮华到让人迷失自我的生活状态。

想象一个人整天泡在豪华宴会里,周围堆满名贵物品,吃喝玩乐样样顶级,时间长了,他就像喝醉了酒一样晕头转向,分不清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东西——这就是“纸醉金迷”的画面。

它的精髓在于用“纸”和“金”这两种象征财富的东西,生动地表现出物质享受对人的腐蚀:
1. 表面光鲜,内里空虚:再贵的纸不能当饭吃,金子再闪也填不满内心,暗指这种生活只是虚假的满足。
2. 沉迷的代价:人一旦陷入这种生活,容易像醉酒一样丧失判断力,最终可能失去自我或现实目标。

比如有人为了买奢侈品透支信用卡,或者沉迷享乐荒废事业,都可以用“纸醉金迷”来形容。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既描绘了奢靡的场景,又暗含警醒:别被表面的繁华忽悠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