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上口

出自 老舍 《诗与快板》

释义: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现代解析

“朗朗上口”形容的是那些读起来特别顺溜、好听又好记的词句。就像一首流行歌的副歌部分,旋律一响你就能跟着哼,根本不用刻意去背——这种“自带节奏感”的文字就是朗朗上口的典型。

它的魅力在于“声音的默契”。比如“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这样的绕口令,虽然内容没啥实际意义,但平仄起伏像打快板一样,嘴巴会自动跟着节奏走。再比如“一年之计在于春”这种谚语,前后音节对称(一年/之计,在于/春),读两遍就能印在脑子里。

更深层的价值是“传播的便利性”。古代没有录音笔,知识靠口口相传,像《三字经》这种每句三字的文本,孩子边玩跳房子边念就能记住。现在广告语比如“怕上火喝XXX”,也是靠朗朗上口的特点,让你想忘都忘不掉。本质上,这是人类语言进化出的“声音快捷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