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刻鹄

出自 清代 唐孙华 《送吴振西北游》

释义:同'画虎刻鹄',《东观汉记•马援传》:“与兄子严敦书曰:‘学龙伯高不就,犹为谨饬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后以“画虎刻鹄”比喻好高骛远,终无成就。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

现代解析

“画龙刻鹄”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画龙和雕刻天鹅,听起来像是两件挺厉害的手艺活儿,但其实它暗含了更深层的警示。

想象一下:有人想画一条威风凛凛的龙,结果画得歪歪扭扭像条蛇;又想雕刻一只优雅的天鹅,最后却刻成了呆头呆脑的鸭子。这个成语就是在调侃那些眼高手低的人——目标定得很高大上,但实际能力跟不上,最后弄巧成拙。

它特别适合形容现在常见的三种情况:
1. 职场新人一上来就想做惊天动地的大项目,结果连基础报表都做不好;
2. 家长逼孩子同时学钢琴、围棋、芭蕾,最后样样都学得半吊子;
3. 自己制定的减肥计划又是健身房又是轻断食,结果三天就放弃。

这个成语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用“龙”和“天鹅”这种高端意象,反衬出实际效果的滑稽,比直接说“你别好高骛远”更有画面感。它提醒我们:与其追求不切实际的完美,不如先把眼前的小事做好,就像先学会画好一只小鸡,再考虑画凤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