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置可否

出自 宋代 汪藻 《浮溪集》

释义:不说对,也不说不对。

现代解析

“不置可否”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不说可以,也不说不可以”,用来形容人对某件事不明确表态,既不同意也不反对,态度模棱两可。

举个例子:同事问你“你觉得新来的领导怎么样?”,如果你觉得直接评价不合适,只是笑笑说“还行吧,再观察看看”,这就是“不置可否”——既不想违心夸赞,又不想得罪人,于是用模糊的态度回避正面回答。

它的精髓在于刻画一种“谨慎的沉默”:可能是出于圆滑(比如职场中避免站队),也可能是内心犹豫(比如对事情没把握),甚至暗含不满(用不表态表达抗议)。这种留白比直接说“我不知道”更耐人寻味,既给自己留余地,也让对方琢磨不透。

注意:这个词通常带点贬义,暗示逃避责任或缺乏主见,比如“每次问他意见都含糊其辞,总是不置可否”。但用在需要谨慎的场合(比如外交辞令),反而能体现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