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绿绿

出自 金朝 元好问 《又解嘲二首》

释义:形容色彩鲜艳纷繁。

现代解析

“花花绿绿”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颜色又多又鲜艳,像花儿和绿叶一样五彩斑斓。它常用来形容那些色彩丰富、看起来热闹又显眼的东西,比如衣服、装饰品或者节日的布置。

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它抓住了视觉上“多而杂”的特点。想象一下走进一家节日市场:灯笼是红的、招牌是金的、气球是彩色的……各种颜色挤在一起,虽然好看,但容易让人眼花缭乱。所以“花花绿绿”除了夸赞鲜艳,也暗含“太花哨”“有点乱”的意思,比如有人说“这衣服花花绿绿的”,可能是夸你穿得亮眼,也可能委婉提醒“颜色太多啦”。

它还有一种活泼的生活气息。比如形容小孩子画的画、春天的花园,或者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用“花花绿绿”就能立刻让人联想到那种生机勃勃、热热闹闹的画面。简单四个字,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带着点儿幽默感——毕竟,谁没见过被颜色“轰炸”到头晕的时候呢?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