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岳

出自 清代 曹寅 《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

释义:三山五岳,成语,泛指名山或各地。三山是传说中的蓬莱(蓬壶)、方丈山(方壶)、瀛洲(瀛壶),今有黄山、庐山、雁荡山新三山的说法;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三山五岳在中国虽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耸于平原或盆地之上,这样也就显得格外险峻。东、西、中三岳地处黄河附近,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新三山处于南方,相对于中原稍远,继五岳之后成名,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南向扩展和中原文化的传播。

现代解析

“三山五岳”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三座名山和五座大山”,但实际是用来泛指中国各地著名的山川,或者象征祖国壮丽的河山。

打个比方,就像我们提到“四大名著”并不是只限定四本书,而是代表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一样,“三山五岳”也不是死板地指具体的八座山,而是用来形容中国众多雄伟山脉的代表。这些山不仅风景壮美,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比如帝王封禅、文人题诗、宗教圣地等。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用简单的数字组合(三和五)就勾勒出万里江山的磅礴气势。就像现在有人说“逛遍三山五岳”表示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或者说“三山五岳的好汉”形容来自五湖四海的能人,既简洁又充满画面感。

它特别能唤起中国人对国土的共同情感——无论是黄山云海、泰山日出,还是华山险峰,这些山早已超越地理概念,成为民族记忆里的一部分。就像提到“母亲河”会想到长江黄河一样,“三山五岳”四个字就能让人联想到祖国的壮阔与厚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