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容水态

出自 唐代 元稹 《和乐天重题别东楼》

山与水的姿态和面貌。比喻山水风光景色。

现代解析

“山容水态”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山的容貌,水的姿态”,用来形容自然山水千变万化的样子。它的精髓在于用简短的四个字,把山水灵动多变的生命力给“画”了出来。

比如同一座山,春天披着嫩绿,夏天郁郁葱葱,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这就是“山容”在变;同一条溪流,晴天波光粼粼,雨天雾气朦胧,急处浪花飞溅,缓处平滑如镜——这就是“水态”在动。

这个成语最妙的是把山水拟人化了。就像人会有喜怒哀乐的表情,山水也被赋予了“容貌”和“姿态”,一下子活了起来。我们用它时,不光是在描写风景,更是在传递一种对自然的亲近感——仿佛山水是位老朋友,正对着我们舒展它的美。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0